加里曼丹岛
世界第三大岛
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 Island),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属于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大巽他群岛之中,且处于群岛的中心部分,主体经纬度为东经115°,有赤道横穿其中。加里曼丹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0千米。东北部是苏禄海(英文:Sulu Sea),东部为苏拉威西海(英文:Celebes Sea)及望加锡海峡(英文:Makassar Strait)。南部是爪哇海卡里马塔海峡(英文:Karimata Strait)。西部、北部是中国南海(英文:South China Sea)。
地形地貌
加里曼丹岛的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京那巴鲁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农产有稻米、橡胶、胡椒、西谷、椰子等。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这个岛印尼占了很大的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加里曼丹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相对稳定,只有南海岸有地震带分布。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很少有人进去,但有一些原始部落人住在森林里。加里曼丹岛许多地方都被原始森林覆盖着,世界上除了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外,就要数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最大了。
该岛正位于地球的赤道,气候炎热,这里热带动植物应有尽有,如巨猿长臂猿、象、犀牛,以及各种爬行动物和昆虫。因此,印尼在这里建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园里收集了各种热带植物品种,同时附设了供人参观的旅游区。
植被矿藏
加里曼丹岛属热带雨林带。岛上大部分地区河流可通航,为贸易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生命线,常常也是命脉。北部岛形趋狭,河流通航里程很少超过160千米,常常比这更短,故该岛北部腹地在20世纪80世代以前曾长期处于封闭的原始社会状态。
赤道气候,炎热、潮湿,全年明显分为两季,10-3月为季风期,其余为较干燥、平静的夏季。年平均降雨量约3800毫米。动植物种类极多,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属拉弗尔斯花);猩猩和长臂猿、云豹、象、犀牛和许多昆虫。
经济价值矿产资源不多。19世纪初以来,曾有私人对金矿、钻石、锑、镁、石膏和铁矿等进行过小规模开采。文莱丹戎巴里把板(Tanjung Balik papan)及加里曼丹岛北岸大陆棚上有十多处地点有油田。东海岸开发集中于阿塔卡(Attaka)地区。1958年以来,达图角(西南)已开发铝土矿,西南部有煤矿开采。
一般而言,除少数肥沃的火山地区以外,婆罗洲土地贫瘠。居民主要食物为稻米,另有玉米、木薯、黄瓜、南瓜、原住民小规模种植橡胶,华人居民大规模种植胡椒。婆罗双属树种及糖胶树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沿海地区出口西米、椰子干、卡奇染料(cutch,自红树皮提取)及水产。高地种植烟叶,运销低地地区。现试种咖啡、可可大麻
气候环境
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赤道气团平均气温24-25℃,赤道在岛中间穿过,若以赤道将婆罗洲岛分南北二部分,会发现面积刚好差不多。虽然在赤道上,却不干燥,连降雨量最少的地区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依统计,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
河流分布
自古以来,加里曼丹岛内陆地区的交通主要靠河流运输,有些内陆地区河运更是惟一对外交通方式。婆罗洲岛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过160千米,许多河运不通的内陆地区仍与现代社会隔绝
以下为加里曼丹岛的重要的河流。
生物类型
加里曼丹岛拥有世界最大的花:马来西亚大花草,以及特有动物婆罗洲象,马来西亚的国鸟犀鸟等。
婆罗洲猩猩:猩猩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以水果等为食的动物,它的皮毛长短和颜色差别很大,脸形也各不相同。它们所吃的水果种类多达300多种,味道很难闻的榴莲果是它们最爱吃的水果,它们还吃树皮、蜂蜜和各种花卉。除了幼小的猩猩会哭叫着要它们的母亲外,这些性情孤独的猩猩一般很安静,不会发出什么声音,它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脸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或是手势语言。
长鼻猴:这种主要以树叶为生的猴子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它们有着十分突出的长鼻子以及被太阳晒得黧黑的皮肤,它们在树枝间穿越飞纵,寻觅着进餐的隐蔽地方。长鼻猴是世界上体重最重的猴子。长鼻猴是以家庭为单位集体生活,而长鼻猴的“单身汉”们则聚在一起生活。雄猴经常会大声叫喊,而雌猴则较少出声。
加里曼丹岛上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蛇,世界上最大的飞蛾,世界上最小的松鼠,世界上最小的兰花……要想证明所有这些说法当然不那么容易,但能有幸一观世界上最大的大花草的风采。这是一种寄生植物,会散发出有毒的气味。虽然最终并没有遇到这种宽度达1米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花草,但我的婆罗洲之游还是不虚此行,让我见识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缤纷多样的生态环境。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奇异,从颜色像成熟的番木瓜果的“唇膏棕榈”到千奇百怪的大眼鲷和各种热带鱼等。婆罗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自2005年7月-2006年9月,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三国分管的加里曼丹岛总共2.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核心区,共发现30种鱼类、两种树蛙、16种姜科植物、三种树木和一种阔叶植物。其中身长仅8.8毫米的鱼,是世界上已知排名第二小的脊椎动物。此外,一种牙齿突出、能依靠腹部紧紧吸附岩石的鲶鱼、6种暹罗斗鱼等物种,也是前所未见的。新发现的姜科植物比迄今发现的整个姜科茴香砂仁属植物的数目还要多一倍。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6年4月公布,自1996年以来,加里曼丹岛共发现了361个新物种,平均每个月至少新发现三个物种,且该地区尚有上千个物种还没得到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会“婆罗洲之心”项目国际协调员斯图尔特·查普曼说:“这些发现再次证明了婆罗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集中地之一。”随着农业开垦和种植经济作物,岛上的原始森林现只剩下一半,当地生物急需保护。
加里曼丹岛生活着十种灵长类动物、350种鸟类、150种爬行及两栖类动物以及1.5万种植物。这里还是红毛猩猩马来熊、犀牛等濒危物种的家园。
人文地理
历史简介
本地历史
有关加里曼丹岛的叙述最早见于150年托勒密(Ptolemy)所著《地形指南》。此地发现的罗马人购物用的珠子,以及印度-爪哇人工制品,证明公元前2~前3世纪这里文明发达。在库泰河(Kutai,马哈坎河的另一个译法)发现的三块经过精加工的基石,上有铭文记载向婆罗门僧侣送礼的过程,这些西元5世纪初年的石头,证明东加里曼丹曾有过一个印度王国。西加里曼丹卡普阿斯(Kapuas)河及其他河流域亦发现具有笈多(Gupta)王朝艺术风格的佛像。加里曼丹岛的后期统治者很可能是臣服于东爪哇麻喏巴歇帝国(Majaphitempire,1293-1520)的诸侯。
16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此地建立了若干穆斯林王国,其中包括马辰(Banjarmasin)、三发(Sambas)、苏卡达纳(Sukadana)和兰达克(Landak)等。苏卡达纳统治者效忠于爪哇的穆斯林马打蓝王国(Mataram)。
欧洲人的进入
现代欧洲人对婆罗洲的认识始于14世纪时经过东南亚的旅行者。第一位欧洲来客是方各济会修士玻代诺内的奥多里克(Odoricof Pordenone),他于1330年从印度去中国时到过塔拉马西姆(Talamasim)。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岛上建立起贸易关系,西班牙人紧随其后。17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垄断被荷兰人打破,后者透过干涉诸穆斯林王国的事务,成功地取代了马打蓝的影响。中国南海和苏禄海沿岸狭长地带一向倾向菲律宾,并常常遭苏禄海盗袭击。英国势力,特别是在北部和西部的势力,削弱了荷兰人的势力。文莱苏丹国这个伊斯兰教王国,曾一度控制整个岛屿,但到19世纪时,统治范围仅限于北部和西北部。西南的砂拉越脱离而成独立王国,尔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东北部的北婆罗洲(即后来的沙巴)被一家英国公司据为促进贸易、镇压海盗的基地。其界线亦于1912年画定。这些损失使成为英国保护国的文莱国土大为减少。
中国与加里曼丹岛的交流
华人与婆罗洲的接触较早。大约在公元414年(晋安帝隆安十四年),中国僧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根据史家的意见,认为此地是现今的加里曼丹岛。中国和加里曼丹岛最早的通航纪录是出现于《梁书》里,公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婆利、或婆罗,后来演变成婆罗乃,也就是今通用的文莱一名。
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入侵婆罗洲(1941年-1942年),岛上象征性地驻扎的英国和荷兰军队被迅速消灭,直到1945年该岛才被重新夺回。1946年7月,砂拉越和北婆罗洲均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在荷属婆罗洲,由于荷兰人试图重建其统治,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印度尼西亚军队和荷兰军队之间的战争。1949年,婆罗洲的主权被移交给印度尼西亚,第二年,新宪法宣布荷属婆罗洲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1963年,沙巴和砂拉越加入马来西亚时,英国政府放弃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权。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袭击边境地区的敌对活动却从此开始。1966年双方达成协议,袭击才停止。除日本占领时期以外,文莱自1888年至1983年一直处于英国保护之下。1984年元旦始获完全独立。
人口民族
人口稀少(按亚洲标准),有约2000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将近3/4居民在印度尼西亚境内。主要分为沿海地区的穆斯林马来人、班查尔人与内陆地区的非穆斯林群体达雅克人。
达雅克人是对婆罗洲各土著人群的统称,约800万人,主要居住在内陆地区,传统上主要从事刀耕火种农业,居住长屋。历史上曾有猎头习俗。传统信仰为万物有灵论,近代以来大部分达雅克人接受了基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马来人分布在沿海地区,从室利佛逝时期开始,不断有马来人从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移居婆罗洲沿海地区。有许多马来人来源于被马来文化所同化的土著达雅克人。
班查尔人又称“沿海马来人”,人口700多万,主要居住在东南部沿海地区,是由古代来自苏门答腊岛的马来人融合当地土著达雅克人形成,后期又融合部分爪哇人。语言、文化与马来人非常类似,但同时又受到爪哇人很大影响。
近代以来又有很多华人、布吉人、爪哇人、巴瑶人移居婆罗洲。
语言文字
马来语是政府的官方语言。英语和汉语也被广泛使用。在沙巴,华人以及当地人从小学开始都可以学习到华文,因此中文教育很普及。许多华人生活在城市地区,客家话福建方言是主要方言。年轻一代的华人都能以华语(普通话)交谈。通常华人游客在市区内不会遇到语言障碍。许多设施、景点、大型商场和餐馆等都有中文指示。但大部分本地华人只知道地点的英文名字。如果您想问路,您将需要说出目的地的英文名称。
行政区划
加里曼丹岛分为三国领土:分别属于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
北部为东马来西亚,行政区为沙巴与砂拉越二州,及纳闽联邦直辖区(所占面积第二)东马来西亚地区原称北婆罗洲,是前英国殖民地,在1963年9月16日加入马来西亚。2010年人口600万。
在沙巴、砂拉越中间为文莱,全境均在婆罗洲岛内,包括临近岛屿(所占面积最小),人口40万。
马来西亚的砂拉越、沙巴及文莱合称“北婆三邦”,简称“砂汶沙”。面积共有19.65万平方千米。
南部为属于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区,面积有539500平方千米,分北加里曼丹、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五省。加里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兰殖民地。(所占面积最大)
经济产业
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经济贫困,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还有铝土、镁、硫、铁、金、银、石英砂石灰石、浮石等。农产品有稻米、橡胶、胡椒、西米椰子等。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铜矿开采和伐木业重要。金刚石储量居亚洲前列。西谷粉、胡椒产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开采与加工日益重要。岛上经济产业以林木业为主,另外有藤等森林资源,矿物有黄金、钻石、煤、石油、铀等。石油开采方兴未艾,靠近南中国海地带有大量石油分布,文莱也因此成为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风土人情
和其他国家一样,这里也有自己的风俗。
进入穆斯林住家、清真寺时请先脱鞋,参观寺庙时请别穿着短裤短裙或过于暴露的服装。在祈祷时,不要在人前走过。
穆斯林不吃猪肉,且视左手为不洁(只有如厕时才用左手),因此和他们握手和递东西(尤其是食物)时记得要用右手。
用食指来指人和任何东西是不礼貌的。以右手姆指(握紧其余四根手指)才是比较合宜的方式。
请不要随意触摸女性的肩膀,更不可随意触摸他人头部和可兰经。
一般上,沙巴人都了解游客由于习俗文化的差异而无心冒犯他人,但最好是入乡随俗吧。
卫生状况
沙巴到处设有医院和诊所。沙巴医疗设备和服务都有受国际肯定的水准。大型商场和商店区皆有药剂行售卖普通民用药剂和卫生品。
请勿饮用未煮沸的自来水。饭店会供应清洁的饮用水。商店亦有出售瓶装的饮用水。
沙巴的气候温湿,因此别让食物摆放在室温下太久,以免促使细菌滋长。如食物已有异味,请勿进食以免导致肠胃不适,影响旅游。准备稍后才吃的食物,可把它暂存放在冰箱内。
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前,抹上防晒霜/太阳油以防晒伤。
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多出汗时,不妨多喝水补充水份,以避免热天令身体缺水所造成的不适。
在森林或野外活动,闷热阴暗的地点可能会有蚊群,可用驱蚊剂或穿长袖衣长裤蚊虫叮咬
主要城市
坤甸
加里曼丹岛的一些沿岸地区人口较多。如坤甸,是正处在赤道线上的一个城市,华侨最早来到这个地方,现华人也很多,市上大部分商店是华人开设的,因此中国风情很浓。因为是平原,这里的河道四通八达,渔业发达,椰子树也很多,椰干用于出口。这里天气很热,人们成天挥汗如雨。
马辰
马辰(Banjarmasin)是加里曼丹岛南部的运输中心,是该岛仅次于古晋的第二大城市。岛上出产的橡胶、木材、藤条、椰干等物产,通过这里运出去。马辰渔产丰富,鳄鱼也很多,渔产品和鲜鱼皮也是重要的输出物品。
古晋
马来语意思为“猫”,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也是全岛最大城市。主要居民有华人、马来人,也有印度人、达雅人。马来语、华语、英语在当地被广泛使用。
达雅克族
加里曼丹岛的中部地区,向内陆就是原始森林,那里面一直是个危险的地方,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森林”。森林里面住着一个令人生畏的土著族,这就是专门猎取人头的达亚克族人。达亚克族人机智勇敢,在原始森林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男人种稻、打猎,女人在家饲养家畜和料理家务,不愿与外界人多接触,更不允许外界人进入他们的住地。但是也有些探险的人到过他们的住地。但当人们真进入他们的地区时,他们会热情地欢迎。达亚克人住处是建造的长屋,每个长屋里居住上百人,长屋的“头人”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负责管理长屋里的人们。在长屋外面挂着过去猎来的人头骨和其它的一些猎获物,如各种野兽的头骨等,每一长屋的人可能是有亲缘关系的一个部落的分支。
华人史
大约在公元414年(晋安帝隆安14年),中国僧侣法显由印度求得佛法,回归中国途中经过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e-po-ti),根据史家的意见,认为此地是现今的婆罗洲。中国和婆罗洲最早的通航记录是出现于《梁书》里,公元520年(梁武帝普通原年),在中国古籍中,当时被称为渤泥(Poni)、婆利(Poli)、或婆罗(Polo),后来演变成婆罗乃(Brunei),也就是今通用的文莱一名。
在梁、隋、唐三朝里,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国朝贡方物,直至宋代这种接触继续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时开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郑和的七下西洋,据记载曾两次经过渤泥。
14、15世纪时华人曾在沙巴的今那巴打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王森屏传说还做过沿岸地区的统治者-拉者(Rajah),当时约公元1375年(明洪武8年)。
18世纪末业,华人活动逐渐转移到婆罗洲的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矿开采地区,如坤甸(Pontinak)和三发(Sambas),大约在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三十七年),有近百名客家人抵达坤甸,可说是开发此地的先躯者。估计在公元1820年(清道光元年),大约有3.6万名华人居住在此矿区内,此后至公元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达15万人之多。
荷兰殖民势力进入南婆罗洲之后,他们开始忌妒华人在金矿区的利益,并使用权力限制华族移民和贸易,尔后逐渐减少,不少矿工也被迫迁徙至砂拉越
兰芳共和国,是华人所创立的第一个共和国。但该国最初在加里曼丹岛上并非政治组织,而是一家贸易公司。1770年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客家人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成为“兰芳共和国”。兰芳大统制建立时,第一任总长是陈兰伯,第二任总长是罗芳伯,兰芳大统制名称取之于此。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07:03
目录
概述
自然地理
参考资料